近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贸发组织”)发布了《2024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利用碳市场促进发展》(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碳市场对于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绿色结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报告》估算,最不发达国家若能克服现有障碍并实施针对性改革,充分利用其气候行动潜力,将能产生大量碳信用额。这些碳信用额的数量相当可观,其规模相当于2019年全球航空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关注,CCUS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愈发凸显。近年来,我国CCUS示范工程建设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均显著增加。根据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GCCSI)最新发布的报告,全球CCUS项目强劲增长。截至2024年7月,全球处于不同阶段的CCUS项目达到626个,较2023年增长60%。据睿咨得能源统计,到2030年,全球CCUS项目总支出预计将达到2410亿美元,碳捕集与封存能力将达到每年5.5亿吨。
如何实现低浓度瓦斯利用的商业化?周航认为,低浓度瓦斯利用项目由于投资体量较大、收益率水平相对较低,商业化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国内对瓦斯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浓度比较高的部分,这部分的技术比较成熟,而且相对来说收益也比较可观。“我们期待低浓度瓦斯利用包括蓄热氧化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能顺利进入CCER市场,这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极大的激励促进作用。”周航说道。
全球碳市场机制是各国为通过交易碳信用额度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具体来说,就是由项目开发商向联合国监督机构申请注册项目,获取联合国认可的、可以在国家、企业或个人之间通过双边、多边或单边协议交易的碳信用额。其核心价值在于利用市场化手段促进减排国际合作,以更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
《欧洲绿色协议》作为欧盟当前的核心战略,提出了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宏伟目标。其中,交通领域的减排尤为关键,欧盟设定了到2050年交通碳排放减少90%的明确目标,这一雄心壮志正深刻影响着货车及客车等道路运输工具的监管格局,尤其是重型车。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来华访问的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欧洲办公室管理主任兼重型车项目主任Dr. Felipe Rodriguez。
COP29被外界广泛称为“金融COP”,大会将聚焦气候融资、国家自主贡献3.0、损失与损害基金、转型摆脱化石燃料等焦点议题,推动国际社会进一步加速应对气候变化,为达成《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贡献力量。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当下,世界目光聚焦这个中亚城市,期待这场全球最大规模的气候大会能够为未来数年的气候行动奠定基础。
当前,中小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问题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中日益重要。11月8日-10日,2024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期间,据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发言中披露,中小企业碳排放量已占全球商业部门的50%以上,是低碳转型的关键群体。
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与商业价值共赢——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2024》报告提出了一些“反直觉”的观察,一半以上的调研企业表示,已通过能效优化、精益管理、循环经济等碳中和路径,将减碳降本内化为企业竞争力,迅速取得短期经济回报和市场认可。对企业而言,碳中和不是空中楼阁,需要考虑经济性,用商业的力量去推动。报告进一步指出,双碳目标和窗口期已确定,碳中和将是未来半个世纪最大赛道。长远来看,积极应对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11月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024年度报告》。报告的第四部分介绍了中国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的相关成果。报告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活跃度明显高于第一个履约周期。截至 2023 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51 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 2257 家。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成交额占总数的比值分别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约 19%、89%。
在全球追求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储存(CCUS)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碳捕集的能力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美国以绝对的碳捕集总量居全球首位,而中国则在增量方面表现突出,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碳捕集国。